《无穷的开始:世界进步的本源》

作者:戴维·多伊奇

注1:读书笔记并非最终目的,重要的是在写读书笔记的过程中,通过精读提升对内容的理解。因此最好的读书笔记是没有笔记。

注2:除前面的注外,如非特别说明,斜体部分为经过归纳的引用,括号内斜体部分为批注。

注3:在一边写读书笔记一边查资料的时候,偶然看到2019年3月居然出了第二版,大吃一惊。仔细一看,原来除了多出一篇推荐序外完全没变,继而松了一口气,继而大怒。

注4:副标题其实是:「Explanations that Transform the World」。

引言

本书主要论述所有的进步,无论是理论上的还是实践上的,都来自人类的一种活动:寻求作者称之为「好解释」的东西。这种追求是人类独有的,遵循确实是好解释的自然界普遍规律,因此人是宇宙万物中的核心。

本书标题的「无穷」,即指进步必定无穷无尽。进步在每个领域的开端,即「无穷的开始」,且都是现实的同一个属性的某个方面。

第1章 解释的延伸

每章末尾的「术语」、「『无穷的开始』在本章的意义」和「小结」应当先读。不另行摘出。

科学最了不起的地方之一,在于以下两者之间的反差:我们最优秀的理论的宽广的适用范围和巨大的威力,与我们创造理论所用的不保险的狭隘手段。即人所能接触的世界是极端狭隘的,但通过科学理论却能知晓一切。

经验主义认为理论是从人类的感觉证据「推演」出来的。但科学理论是一些猜想。人的头脑对现有观点进行重组、合并、修改和增添,希望在原有基础上作出「改进」,从而创造出理论。人带着与生俱来的期望和意向,以及通过思考和经验对其作出改进的先天能力。经验主要作用是用于挑选已经提出的猜想。

经验主义为实验科学提供了一个貌似有理的辩护,不盲从权威,反对宿命论。因此,虽然经验主义有关科学知识从哪里来的观念大错特错,但它在哲学上和科学史上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对描述一系列实验的陈述进行再多的演绎推理,也得不出任何超出这些实验之外的结论。

经验主义基于归纳主义。归纳主义的错误在于:1.科学与经验无关;2.未来与过去不相似。

发现一种新的解释,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对科学来说,真正的关键是我们的解释性理论(其中包含上述解释)可以通过推测、批评和测试来改进

证明主义:知识是某种确证的真实信念,「确证」指根据知识的某种权威来源或检验标准来说是正确的(或者至少是「概然的」)。把对真理的追寻变成了对确定性(一种感觉)或认可(一种社会地位)的追寻。是寻求(以及典型地相信已经找到了)确保观念不发生变化的方法。

易谬主义:认为并不存在权威的知识来源,也不存在任何可靠手段能证明观念是真实的或概然的。就算是他们最好、最重要的解释性理论,在真理之外也包含着谬误,因此他们随时准备着努力修正理论以做到更好。人不仅要试图修正过去的错误观念,还希望在未来能发现那些迄今还没有人质疑或认为有问题的错误观念,并且改变它们。

易谬主义(不仅仅是拒绝权威)是知识开启无限增长之路的关键——无穷的开始。猜想是我们所有理论的真正源泉。

科学革命是是启蒙运动的一部分,启蒙运动在根本上是一场哲学变革,是专门针对知识权威的反叛。拒绝知识权威是进步的必要条件。(英国皇家学会座右铭:「Nullius in verba」。)要实现知识的持续快速增长,需要的是批评的传统。在启蒙运动之前,这样的传统非常罕见:通常,传统的要点就是保持事物不变。启蒙运动是人们寻求知识的革命:尽量依赖权威。这种批评的传统诞生了一套方法准则:认为科学理论必须是可检验的。理论必须作出预测,如果理论是错的,其预测就会与某些可能的观测结果互相矛盾。因此,虽然科学理论不是从经验中得来的,却可以用经验来检验——通过观察或实验进行检验。「通过实验的考验」被波普尔称为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分界标准」。

工具主义:除了预言预测的结果,科学并不能做得更多,它也绝不应该声称自己能够描述带来这些结果的现实,是经验主义的必然结论,是否认实在论的许多手段之一(实在论是一种符合常识并且正确的观点:现实世界确实存在,并且可以通过理性调查来了解)。即相对主义:认为特定领域内的陈述不存在客观对错,至多只能够相对于某种文化或其他武断标准来评判。

对工具主义的批判:其自身没有意义,因为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纯粹预测、无关解释的理论。如果不使用一套相当复杂的解释框架,就连最简单的预测也做不出。

实验检验的本质是,对问题至少有两套看上去可行的理论,它们作出互相矛盾的预测,可通过实验来甄别。互相矛盾的观点是进行所有理性思考和探索的理由。因此,我们拥有某种标准,我们最好的现有解释没能达到这个标准。这种标准和现有解释就是互相矛盾的观点被作者称为问题

可检验性不可能是科学革命的决定性因素,原因是:预测本身不是也不可能是科学的目标。表象不会自我解释。解答「问题」需要一个解释:对于造成表象的现实的一种说明。但就算是可检验的解释性理论,也不是造成停滞与进步之间的差异的关键所在。批评的传统提出真实的标准:应当而且仅仅应当在某个特定的东西包含了我们对事物的最佳解释时,得出结论说这个东西是真实的。

坏解释:理论容易被随意改变,实验检验对于纠正错误几乎毫无作用。

好解释:难以改变,所有细节都有实际作用。当一个以前认为的好解释被新观察证明不正确时,它就不再是一个好解释,因为问题扩展到把这些观察包括进去了。所以,理论被实验推翻时就放弃掉,这种标准科学方法是由对好解释的需求催生的。最好的解释是那些受现有知识约束最强的解释——包含其他的好解释以及与待解释的现象有关的其他知识。这就是为什么通过了严格检验的可检验解释成为了极好解释,后者又是可检验原则推动科学知识增长的原因。好解释让人更难欺骗自己。

奥卡姆剃刀的错误:有很多假设十分简单但很容易改变,且「超出必要」的假设使理论成为坏理论,但对于理论中的「必要」到底指什么,存在许多错误的观点。

理论从它在大脑中有限的起源之地延伸到了无穷。解释的这种延伸是「无穷的开始」的另一个含义,即这些理论可以解决的问题超出了它们被提出来用于解决的问题的范围。解释的延伸不是「归纳原则」,需要外推。解释的延伸既不是一个额外的假设,也不是一个可以去掉的假设。它是由解释的内容本身来决定的。一个解释越好,它的延伸范围就界定得越严格——因为一个解释越难改变,就越难创建出仍然是一个解释但有着不同延伸范围的变种,不管这个范围是更大还是更小。

第2章 更接近现实

用显微镜观察星系团。

宇宙是我们的家,我们的资源。宇宙越大越好。

人类执行看上去相同的功能时,比机器/程序更富有创意和乐趣的思考。

在自然界里,仅凭人类感官能察觉的东西太少了。仪器使我们更接近现实。

我们对远离日常经验的现象了解得越深,解释链就越长,每个新增的环节都需要更多的理论。解释链上任何地方出现一个意外或被误解的现象,就可能使接下来的感觉经验产生任意误导的效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提炼出来的结论变得前所未有地真实。对好解释的追寻过程能纠正错误、偏见和误导性观念,填补空白。人与观察对象之间的每一个间接层,都会通过与其相关的理论纠正错误、消除幻象、抑制误导性观念的影响、填补空白。取得进步有赖于在我们进行观测之前就运用很多知识。

在所有情况下,说我们真正观察了某种给定的事物,意思都是我们对这一事物准确地赋予了证据。科学真理里包含着理论与物理现实之间的这种对应。他们的眼睛注视着触手可及的人造物体,但他们的思想专注于许多光年外的陌生实体和过程。当天文学家看着这些东西的时候,它们就是恒星。

第3章 思想的火花

除几何学,特别是由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开发出来的系统外,对于超出日常生活经验的现实,大部分的古代描述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拟人化的(以人类为中心的)。

「平庸原则」:人类(在宇宙万物中)完全不重要。平庸原则强调地球和它的化学渣滓是多么典型(在其存在甚为平凡的意义上)。

狭隘主义:一种错误,把一个人自己的癖好、所熟悉的环境或个人观察当作正在观察的事物的客观属性,把经验法则当作普遍规律。以人类为中心的错误是狭隘主义的例证。

宇宙飞船地球号的比喻:世代飞船比喻生物圈,乘客代表着地球上所有的人类。生物圈看上去高度适合供养我们,因为我们通过进化适应了。宇宙飞船地球号强调它们有多么不典型(在独特地彼此适应的意义上)。

平庸原则与宇宙飞船地球号的比喻都包含同一个道德元素:我们不应该认为自己很重要,我们不应该指望世界无限度地屈服于我们的掠夺。这是错误的。

真相:人在宇宙万物中重要的;地球生物圈不适合支持人类生活。

对平庸原则的批判:1.我们并非宇宙的典型物质(暗物质,占宇宙80%);2.我们是罕见的物质集合而非真空;3.我们并非常见的等离子体等方面证明人类并不典型。典型的宇宙:寒冷、黑暗、空旷。因此人类之于宇宙非常特殊。

平庸原则的错误:本身即以人类为中心,又认为,人类所有的能力,包括创造新解释这样与众不同的能力,都必然是狭隘的。意味着科学的进步无法超越由人类大脑的生物学界定的特定极限。迫使我们回到一个陈旧的、以人类为中心的、前科学的世界概念中,与平庸原则的动机背道而驰。

对宇宙飞船地球号的比喻的批判:1.地球环境无论从天体物理还是自然环境的变动来看,都很难支持生命。生物圈对居住在其中的其他生物也同样苛刻:绝大多数物种的绝大多数群体都生活在灾难和死亡的边缘。只有通过持续地忽视、伤害、致残和杀死生物个体,生物圈才可能达到暂时稳定。2.生物圈不是物种的保存者。物种产生的速度总体上只是略高于灭绝速度,地球上曾经存在过的物种绝大多数(约99.9%)都灭绝了。人类的表兄弟是因为按照进化出来的方式生活着,才会被消灭掉的。3.人类通过知识得以生存,而知识的传承靠的是文化而非遗传。因此地球的「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全部能力,几乎都不是我们提供的,而是我们利用创造新知识的能力提供的。生物圈无法支持人类生活,它向人类提供生命支持系统的程度,并不比它向我们提供射电望远镜的程度更高。4.「乘客」的比喻暗示了曾经有段时间人类不用为了生存和发展而亲自去解决一连串的问题。而这也是错的。宇宙飞船地球号的比喻下,人类其实从未收到大自然的礼物。

宇宙飞船地球号的比喻的错误:傲慢的问题是还不傲慢:太容易地假定世界对他们来说本质上不可认知。

平庸原则与宇宙飞船地球号的比喻都包含:一个微小的、对人类友好的泡泡,镶嵌在陌生而不合作的宇宙中。平庸原则:人类理解世界的能力极限。宇宙飞船地球号的比喻:实体,指生物圈。人类中心主义在泡泡内部都是适用的:泡泡里的世界没有问题,独一无二地符合人类的期望和理解力。泡泡外面只有无法解决的问题。但任何认为世界不可解释的假设都只会带来极坏的解释,因为一个不可解释的宇宙将与一个「用变幻莫测的即兴魔术粉饰装点」的宇宙无法区分。而且,由于泡泡外部影响着我们对内部的解释(要不然我们没有它也行),内部也就不是真的可解释。只有我们小心翼翼避免提出某些特定的问题,泡泡里面才会看起来可解释。

平庸原则和宇宙飞船地球号的比喻,在有关延伸的主张上认为,人类独特的存在方式——即解决问题、创造知识、改造周围世界的方式——的延伸是有边界的。

平庸原则和宇宙飞船地球号的比喻,依赖于同一个主张:如果这样的极限不存在,就无法解释人类大脑为什么能一直有效地适应超出其进化条件之外的东西。(适应性延伸的边界。)

解释世界与控制世界之间的关系看上去越来越密切,是世界深层结构的一部分。在给定的时间、给定的资源或其他条件下,每一种假定的物质转变都只可能是以下情形之一:1.不可能发生,因为被自然法则所禁止;2.可以发生,在有正确知识的情况下。(「无法发生」本身即是可检验的常规现象,因此可解释,即是自然法则或其推论。)

能够创造和运用解释性知识,使获得了一种改变自然的能力,这种能力不像其他所有的适应性那样从根本上受狭隘因素限制,而仅受普遍规律限制。人:能够创造解释性知识的实体。人类和其他物种之间的差异,在于人类所运用的知识类型(解释性知识而不是经验法则)以及创造知识的方法(猜想和批评的传统,而不是基因的变异和选择)。人类的身体(包括大脑)可以把任意事物转换成任意事物,只要自然法则允许。他们是「通用建造者」。而所有的技术知识最终都能通过自动化设备实现,「汗水」阶段可以是自动化的

所有具备通用延伸范围的实体,其延伸范围应该是一样的。聪明的动物不能创造或运用解释性知识,本质上与遗传知识相同,不是通用建造者,而是高度专业化的。因此反对改变基因是错误的:人类唯一特别重要的事物(不管是在宇宙万物之中,还是按任何其他理性的人类标尺),是我们创造新解释的能力,这一点与其他所有人相同。而一般意义上的人,其延伸范围不比现在人类的要大:因为人类作为通用建造者的能力可以弥补生物学差距。

如果我们定性地不能理解其他某些智慧所能理解的东西,我们的能力缺陷不能仅仅通过自动化来弥补,那么这又是一个世界不可解释的主张。它等同于诉诸超自然,带着此类诉求固有的所有武断性。(但这似乎只是从「价值」上对此类观点的否定,而非从逻辑上。

人类的延伸范围本质上与解释性知识本身的延伸范围相同。

解释性知识无限延伸的条件:1.持续供应的物质;2.能量;3.证据:用于检验科学理论的信息。

毫无问题是一种没有创造性思维的状态,它的另一个名字是死亡。

真理:1.问题是不可避免的。2.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进步既是可能实现的,也是值得追求的,这也许是启蒙运动的思想精髓。解释:1.人类或人类社会能够达到所谓完美的状态。(「大陆」启蒙运动,没有认识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导致教条主义,被易谬主义排除。)2.每个能够达到的状态都是可以无限改善的。不管是特定的人类生存条件还是通常的解释性知识,都不会达到完美,甚至不能接近完美。我们将永远处在无穷的开始。(「英国」启蒙运动:对两点都认识到了,了解人类容易出错的特性,渴望着不会扼杀逐步持续的变化的制度,还热衷于前途无量的微小改善,因此成功。)

宇宙中不仅充满证据,而且每个地方都充满同样的证据:自然的基本规律如此统一,与此有关的证据如此普遍,理解与控制之间的联系如此紧密,以至于不管我们是在自己狭隘的故乡行星上,还是在一亿光年外的星系际空间里,都可以研究同样的科学,取得同样的进步。宇宙中的典型位置可以实现无止境的知识创造。知识友好原则:整个宇宙对拥有相关知识的人友好,不拥有相关知识的人只有死路一条。

知识和人在宇宙万物中的重要性:1.所有关于现实世界情况的解释都要提到知识和人,哪怕只是隐含地提到。*作者通过论证对天体物理的预测必须考虑到人作为「通用建造者」的影响(或不影响),即必须就所讨论的现象附近是否会存在哪些特定类型的知识表明立场,从而得出此结论。*2.物理规律允许下的所有转换,能够自发地进行(即不需要任何知识参与)的转换类型,与可由希望转换发生的智慧生物人工实现的转换类型相比,都少得微不足道。*作者认为越极端的转换越需要人工实现。*3.知识的创造可以实现两种差异巨大、受不同物理规律支配的对象拥有同样的数学和因果结构,而且这一点随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准确。*超新星爆发与其数学模型的比较。*4.环境自发的行为,与知识延伸的解释流差异巨大。纯自然环境与经改造的环境对比。

SETI体现了知识与人在宇宙中的「显眼」:非解释性的系统无法跨越解释性假说能够跨越的鸿沟,去处理从未体验过的证据或并不存在的现象。

人类、人和知识不仅在客观上重要:它们是迄今自然界最重要的现象,是唯一有着如下特性的事物——不理解所有根本重要的事物就无法理解其行为。香槟塞作为「代理」:一个物理变量,可以作为测量另一个变量的手段。研究香槟瓶塞和其他代理的行为以观察人们在做什么,与研究所有的重要事物都是对等的。能理解这个例子的含义,却难以理解「如下特性」这句话对「最重要」的作用。

火花:如果能得到合适的知识,几乎任何一个环境都有可能立即不可逆转地爆发出一些类型截然不同的物理活动:密集的知识创造,展现自然法则中固有的各种复杂性、通用性和延伸,将这个环境从现在典型的样子转变成未来典型的样子。

第4章 创造

人类大脑里的知识和生物适应性的知识,广义上说都是进化创造出来的:现有知识的变种,在选择作用下更替。一个基因适应一项特定功能。好适应就像好解释一样,其特点是很难在发生改变后还能履行自己的职能。人类大脑和DNA分子一旦在合适环境中在物理上体现出来,就倾向于使自己保持这种状态。其所储存的信息(知识),是很难产生的,除非通过进化或思想的纠错过程。

神创论

神创论:某一个或一些超自然人物设计并创造了所有的生物适应性。

对神创论的批判:1.除非用很难改变的具体内容进行补充,否则这种理论完全根本没有触及问题本身,因此是坏解释。2.设计者起不到解释作用,是多余的。如果设计者能够提供解释,则设计者便会被「降格」。3.事实证明设计者不具备意愿。尤其是功能性设计的例子,导致一个坏解释:任何设计蹩脚或非设计的实体都是完美设计出来的。4.无法证明设计者的仁慈。(但此处作者对「受难问题」的辩护的批判,即神创论对生物适应性的解释是坏解释的观点,难以从逻辑上理解其与「受难问题」的联系。)5.核心缺陷:对于适应性的知识怎样才能被创造出来,其解释要么缺失,要么超自然或不合逻辑。(也是启蒙运动之前有关人类知识的权威观点的核心缺陷。)

我们的生物圈的假想设计师不仅道德不高明,智力也不怎么样。

自然发生论

自然发生论:生物体并非作为其他生物体的后代而诞生,而完全从非生物的前体中产生。

问题:就自然发生而言,也许物理规律就是允许它发生。为何该解释对非生命的形成是好解释,对生命的形成不是?答案在于设计论。

设计论

设计论:世界的某些方面看上去像设计出来的,但并非由人类设计;由于「设计需要一个设计者」,必定有上帝存在。

设计论的正确运用:生物的设计表象需要解释,尤其是因为它标志着知识的存在。

与明显有目的的设计有关的证据,不仅在于所有部件都服务于这一目的,还在于,如果这些部件稍作改变,其服务能力就会减弱甚至消失。一个好设计是很难改变的。仅仅对某个目的有用,但不难在作出改变的同时仍然服务于该目的,并不是适应性或设计的迹象。(「精巧」的意义。)知识确实体现在其中。

佩利《自然神学》的错误:必定有一个制造者。但其实可以有「没有设计者的设计」(某些类型的知识可以由进化创造)。且终极设计者必定有一个制造者。

佩利《自然神学》的正面意义:对生物的特殊地位的一种阐述,并设置了一个基准,用来衡量知识负载的实体的解释要达到什么程度才算有意义,对理解世界至关重要。

拉马克主义

拉马克主义:生物体在其一生中获得的改进可以遗传给后代,改进受到一种朝复杂性更高的方向发展的倾向驱动,这种倾向是内置在自然法则里的(「用进废退」)。

「自然选择导致的进化」是一个比简单的「进化」更具实质性的解释模式。

拉马克主义的错误:并非任何复杂性都能为适应性的进化负责,必须是知识才行。现实中的进化适应性与单个生物体在一生中发生的变化完全不是同一种东西。前者涉及新知识的创造,后者只有在已经具备造成该变化的适应性之后才能出现。

拉马克主义的根本错误:新知识(在两种情形中分别是适应性知识和科学理论)已经存在于经验中,或可以机械地从经验中得出。(与归纳法相同。)但知识必须假设检验。

新达尔文主义

新达尔文主义:进化偏爱在群体中散布得最广的基因。

误解:1.进化优化物种利益而不是个体利益。2.进化一直是适应的,它总是造成进步,至少是使有用的功能产生某种程度的改进,从而起到优化的作用(赫伯特·斯宾塞「适者生存」)。但实际上,进化并不优化它们中间的任何一种。*作者通过鸟类不断提前筑巢时间作为例证。*有着最佳适应性的基因使群体最大化(「使物种受益」)是不稳定的,会有进化压力使这个基因变得不那么适应这一功能。

物种通过进化取得了幸存的变种在群体中扩散的相对能力,它对什么都不是最适应。并不是所有的进化都造成进步,没有哪种(遗传的)进化会优化进步。进化只青睐那些能在群体里传播最广的基因。进化甚至可能青睐那些非但不是最优,还对物种及其所有个体整体上有害的基因。(就像被大众所误解的「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

道金斯《自私的基因》:进化并不会特地促进物种或个体生物的「福利」。进化也不会促进基因的「福利」:它并不是让基因适应以较大数量生存,甚至根本不是让基因适应生存,而仅仅是让基因适应通过压倒与其竞争的基因来在群体中传播,尤其是压倒那些与它们略有差异的变种。

生物体是基因的奴隶或工具,被基因用来达成它们在群体中扩散的「目的」。当某个基因里的知识刚好拥有延伸时,它会帮助个体在更广泛的环境里帮助自身,超越了扩散基因的严格要求(骡子不能生育却能生存)。基因适应的是什么,与物种、个体甚至基因自身的长期生存并无关系,仅仅是让自身比竞争对手复制得更多。

新达尔文主义和知识

新达尔文主义在根本层面的基础理念是复制因子(任何会导致自身复制的事物,道金斯「积极复制因子」)。

能够长期存在的观念几乎都是谜米(或「谜米集合体」——相互作用的谜米的集合)。

新达尔文主义进化论的核心主张:一个会发生变异(例如通过不准确的复制发生)的复制因子群体,将被那些能比对手更好地复制自身的变种所掌控。(想读原文。)体现在基因里的知识,就是懂得如何损害对手来使自己得到复制的知识,这些知识是碰巧得到的,经常通过赋予其生物体以有用的功能来做到这一点。非解释性的人类知识的进化方式也类似。

好解释很难改变,所以偶然错误的作用更小,因此解释性理论最重要的变异来源是创造性:受自己的批评意见启发,进行创造性的修订。(正如这篇笔记所做的。

对多数谜米来说,真正的复制因子是抽象的,是知识本身。原则上基因也是如此(通过计算机记录储存)。(珍稀基因的扩散方式:吸引生物技术学家兴趣。

人类的知识和生物适应性都是抽象的复制因子,这种信息形式一旦体现在合适的物理系统之中就倾向于保持不变,其大多数变种不会这样。(不好理解。

能够推翻达尔文进化论的证据:根据能够找到的最好解释,它们显示知识可以由其他途径产生。

微调

微调:物理常数是经过有意微调的,是由某种超自然人物设计的。是神论创和设计论的一种新形式,其基础是物理规律的设计表象。

物理学上存在一个未解决的问题,完全不能成为超自然解释的证据。(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微调现象本身动摇了相似的物理规律应当会导致相似的环境这种观念。(也许是因为对不同的物理规律是否能导致生命诞生的追问。

如果物理规律的确是经过微调的,则:要么这些规律是唯一能在现实世界(即宇宙)中实现的,要么存在着拥有不同规律的其他现实世界,即平行宇宙(非量子多重宇宙)。

对于前者,如果规律与生命起源有关,则意味着,规律有着能创造生命的「设计表象」,但没有进化。如果无关,则没有解释为什么它们经过了适合创造生命的微调。(如果有关,可以看作设计论;如果无关,没有回答微调适合创造生命。)

对于后者,观察到的微调现象就只是狭隘视角所致:丹尼斯·夏默对人择原理(弱人择原理)的批判:1.如果我们确实测量了这样一个物理常数,并发现它非常接近产生天体物理学家的最优值,这将从统计上推翻而不是证实有关其取值的人择解释。(飞镖落在靶心正中的概率。)2.尽管任一常数都不太可能靠近取值范围的边缘,但常数越多,其中至少有一个靠近边缘的可能性就越高。(常数越多,越不可能发生。

对「费米问题」的解释:物理常数过多,概率过小。(坏解释,因为侧重于基本常数是狭隘的做法:1.有着不同常数的「相同」物理规律与2.有着不同的物理规律之间,并无实质区别。逻辑上可行的物理规律无穷无尽。)(似乎是对「常数」的突破。如果有着不同的物理定律,概率上会得出一个转瞬即逝的宇宙。

如果只存在一种形式的物理定律,不同的宇宙之间只有几个常数的取值不同,所有逻辑上可能的物理规律都在不同宇宙中实现了。(批判:1.没有客观方法来「计数」或「测量」拥有某一种属性而不是另一种属性的宇宙到底有多少个。2.在所有逻辑上可能的实体中,能够理解自身的实体,在任何合理意义上都肯定是极少数,这种实体的无解释出现是一种自然发生论。3.逻辑上可能的物理规律描述的「宇宙」,与我们的宇宙差异大到根本不适合参与这个讨论。似乎说服力略显薄弱。

人择宇宙几乎全都由作为坏解释的物理规律支配着,会得出现实宇宙不可知的结论,因此基于「所有可能的规律」的人择观点又一次作为坏解释被排除了。(仅通过对不可知论的批判,说服力似乎不够。

人择解释试图用单独一次选择行动来说明有目的的结构,这与进化不同,并且不会有用。人择推理很可能成为对明显的微调及其他观察结果的部分解释,但永远不会成为对于我们为何观察到一些现象的完整解释,这些现象用另外的方式看上去太具有目的性了,以至于无法将其解释为偶然。(坏解释都很容易改变,能同样地解释任何东西,会走向自然发生论或神创论。)

坏解释都低估了创造,否认存在知识创造。在坏解释中,对于科学发现的真正创造者是神本身,而非科学发现者。但它的确是创造,因为科学发现是高度不可预测的,尽管它由物理规律决定,因为如果能够揭示的话,它就会成为发现本身了。这是由于解释存在着不同的「突现」层次。在这种情况下,科学(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创造性思维)取得的成果是,无中生有的不可预测的解释。生物进化也是如此。没有其他过程能做到。

新达尔文主义得来不易,改变也不易,就像波普尔关于知识的理论那样,的的确确描述了创造。

第5章 抽象的现实

反直觉:手臂平伸并不能感受到引力,且被广义相对论否定,而量子理论的描述更反直觉。

如果我们在相关领域里的最好解释涉及某个实体,我们就必须认为该实体确实存在。(指导原则:要一如既往地拒绝坏解释、偏爱好解释。)

有些复杂事务可以自己归结为更高层次的简单事务。*无法精确描述水的沸腾,但在一定程度上精确预测水何时沸腾。*所有的高层次现象都是准自备的,接近于完备。在更高的、准自备的层次上变得可解释,称为突现涌现?)。

还原论:高层次物理量的行为,仅由其低层次成分的行为组成,后者的大部分细节被忽略。该信条认为,科学总是以还原的方式解释和预测事物。其将事物分解成组件来分析,要求不同层次的解释之间的关系总是这样。其往往有一种道德寓意(科学在本质上应该是还原论的),类似工具主义和平庸原则(工具主义拒绝包括高层次在内的所有层次;平庸原则是一种温和形式的还原论,只拒绝与人有关的高层次解释)。

整体论:是还原论的某种反面翻版,认为唯一有效的解释(或至少是唯一重要的解释)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整体而言的。错误地认为科学只能(或者只应该)是还原论的,因此反对大部分科学。

对还原论的批判:*《真实世界的脉络》中对丘吉尔铜像鼻尖铜原子的解释:1.高层次理论解释:丘吉尔相关思想、领导、战争、传统所致;2.低层次理论解释:物理状态及物理规律(原因)共同导致。*即使在物理学中,某些最基本的解释及其预测也不是还原论的。不合理的原因:没有把理论是不是好解释作为支持或拒绝理论的理由。

如果一个高层次解释在逻辑上的确遵循低层次解释,就意味着高层次解释蕴涵了低层次解释的某些内容。所有存在的高层次解释加在一起,就蕴涵了所有的低层次解释,反之亦然。或者可能是一些低层次解释、一些中间层次解释和一些高层次解释,加在一起就蕴涵了所有的解释。

最终解决微调问题的可能途径:1.某些高层次解释本身就是准确的自然法则。这种情形造成的微观结果,可能看上去是经过微调的。(世界不是被微调成为世界,而是世界本身即法则。)2.可检验原则:在一个物理规律不允许检验者存在的世界里,规律也将禁止自身被检验。此类原则的形式为物理规律时,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武断的,是坏解释;但因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等契合,可能在更深入版本中是好解释。为什么?

突现是另一种无穷的开始:所有的知识创造都依赖于突现现象,并且实质上包含突现现象。

在一连串不断改进的理论中,每个理论取得的部分成功,对应于现象中存在着每个理论能成功解释的一「层」。其部分误解曾被用来论述工具主义:每个连续的理论都对前一个理论的预测作出了微小但精确的更正,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是更好的理论。但是,由于每个理论的解释都舍弃了前一个理论的解释,那么前一个理论从一开始就不正确,因而不能认为这些连续的解释构成了有关现实的知识增长。*如行星运行理论的发展。*对此误解的批判:舍弃一个理论作出解释时所用的实体,并不等于舍弃整个解释。根据每个连续理论提供的后见之明,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前一个理论在哪里作出了错误预测,也能看到它因为描述了现实的部分真相而作出的各种正确预测。*虽然其实行星运行各个理论并不相似。*所以,它所包含的真理在新理论中继续存在。(爱因斯坦:「对任何物理理论来说,指明通往一种更复杂理论的道路,自己作为后者的一种极限情况继续存在,再没有比这更公平的命运了。」)

理论的解释功能至高无上,科学预测的功能完全依赖于此。要在任何领域取得进步,需要经过创造性修改以猜想下一理论的,都是现有理论中的解释,而不是预测。一个领域里的解释影响着我们对其他领域的理解。(解释的作用,对工具主义的批判。

连续的科学理论的不连续性,是因为科学发现的渐进过程多数都发生在科学家头脑里。对于生物界的优势:1.跨度大;2.指向好解释的中间解释不需要站得住脚(程度问题)(是解释性思想能够摆脱狭隘而生物进化和经验法则做不到这一点的根本原因)。

知识的片段是抽象的复制因子,「使用」(因而影响)生物体和大脑,使自身得到复制。(是比突现层次更高层次的解释。)某些抽象事物影响着某些物理事物,并且按解释所要求的方式影响着物理对象。不是计算机下棋赢你,是程序赢你,计算机能赢的解释不能避开程序本身,以及程序员、理论等等。此描述仅能解释程序怎样到达你这里,对解释为何赢你无意义,无法避开抽象(为何能赢只是因为程序的知识和你脑子里的知识)。

道格拉斯·霍夫斯塔特《我是一个奇异的循环》:多米诺构成的计算机中,一块特定的骨牌作为判断是否素数的输出终端。在解释其倒与不倒的状态时,还原论只是将解释无限向前一个骨牌前推,是一个解释性的而非预测性的问题,后者(关注重点向上移到了集体属性,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有形实物)才是需要的,是在抽象上对还原论的驳斥。「人列计算机」。)略微纠正:基于物理学的解释也是正确的,多米诺骨牌的物理现象,对于解释为什么素数与骨牌的特定状态有关,也是至关重要的。但其认为,心灵不能「推动身体」,因为「单靠物理规律足以决定(身体的)行为」(还原论的变种)。

对霍夫斯塔特的批判:1.物理规律也不能推动任何东西。它们只能解释和预测,而且并不是我们仅有的解释。2.这样一种还原论的论述最终也会否认一个原子能「推动」(在「使其运动」的意义上)另一个原子,因为宇宙的初始状态加上运动规律,已经决定了宇宙在任何其他时间的状态。3.原因这个概念本身是突现而且抽象的,基本粒子的运动规律并不涉及原因。(大卫·休谟:「我们不能察知因果关系,只能察知一系列事件。」)运动规律是「保守」的,不会丢失信息。正如运动定律能在得知运动初始状态的情况下决定最终状态,也能在得知最终状态的情况下决定初始状态。因此因果可以互换。

认为微观物理学的解释比突现的解释更加基本,是武断而且错误的。既无法摆脱、也无必要。(突现的解释为指导,一定层面的物理学解释为实现似乎更合理。

柏拉图的困惑:几何定理(如毕达哥拉斯定理)针对的是人类从未经验过的实体,此类知识从何而来?解答:来自猜想、批评和对好解释的追求。只有经验主义才会使科学以外的知识看起来无法获取,只有「确证的真实信念」这种错误观念才会使这类知识看起来不如科学理论「确证」。

实验检验只是科学所用的诸多批评手段之一。

经验在哲学中的一定作用:提出哲学问题。(经验只会通过使已存在的观念发生冲突来提出问题。)

道德哲学中,经验主义者和证明主义者的观念:大卫·休谟:「不能从事物是怎样推导出应该怎样做」,即不能从事实知识推导出道德理论,所以道德不可能因任何理由得到确证。对此观念的批判:同样不能从事物是怎样推导出事实理论。尽管事实证明与道德格言在逻辑上彼此独立,事实和道德解释却不是彼此独立的。因此,事实知识可用于批评道德解释。*奴隶在奴隶社会写出畅销书的事实会毁灭奴隶社会的道德。不道德教的教义也需要事实性谎言、阴谋论等维持。*为了按照一套既定的价值观去理解道德,就需要也按特定的方式去理解某些事实,反之亦然。(真理在逻辑上一致,并且在结构上统一。)(事实或对事实的描述,是道德哲学的基础。

道德哲学主要讨论生活模式问题(接下来怎么做),导致还原论在哲学上没有价值。(时间线上的向后与向前。)使得功利主义道德哲学中充当了反抗传统教条的自由源头,但本身的实在内容几乎不包含真理。(与经验主义在科学哲学中扮演的角色相同。

对与错有客观差异,它们是客体与行为的真实属性。(在美学领域也是如此:存在着客观的美。)(无法回避道德哲学对人的指导,且道德哲学可通过事实区分对错。

抽象概念确实存在……(此处的描述难以理解,似乎是说道德作为抽象概念是客观存在的,可以通过解释来寻求。

思想观念延伸到抽象概念的世界,是观念所包含的知识的一个属性。也是一个抽象概念,理解解释的能力的延伸范围为其所独有(是否指拥有此种能力的即可称为「人」?)。这种能力本身就是更广泛的通用性现象的一个例证。

第6章 向通用性跳转

在书写系统里增加新的规则比增加新的象形象文字更容易。

造词系统意味着有延伸,而延伸总有解释。一个书写系统的规则得到改进后,可能跨过一个重要的门槛:对这种语言通用——即能够表现该语言的每一个词。规则可以比列表简单得多,包含的知识比列表更多。基于字母表的书写系统覆盖的不止是其语言里的所有词语,而是所有可能的词语。(不只是基于字母表的书写系统,但基于字母表的更有优势,如之后活字印刷所起的作用。

向通用性跳转:系统为了适应某个狭隘目标而作的一个微小改变,刚好也使系统变得通用。

通用性也有层次。数——数字标记——计数——标记分组——简写符号。也许是作者的笔误:4是IV。

罗马字母VII+VIII=XV的例子:数通过表示它们的数字得到独立的操作。

进行算术计算的是数字系统,「使用罗马数字进行算术计算」的过程,也包括罗马数字系统使用我们进行算术计算。是程序在指导计算机的行动。

把算术从标记中解放出来的唯一方法,是利用有着通用延伸范围的规则。(英文和中文的数字单位都存在最大值符号问题,但中文可以去除单位。)数位0到9的通用性来源于:数位的值取决于它在数里的位置。

*阿基米德限制数字系统通用性的例子,*整个古希腊文化可能根本没有抽象的数的概念。在狭隘问题希望它解决的事务之外,其最大益处是它对未来创新有用。创新是不可预测的。因此,要在发现通用性的时候看重它,人们要么必须看重抽象知识本身,要么预期抽象知识能带来不可预见的益处。(启蒙运动的优势:进步值得拥有,并且可以得到。通用性也是如此。)

启蒙运动使得把通用性当作一种本身值得拥有的特性来追求——甚至把它当成思想观念成立的必要条件,而不仅仅是解决狭隘问题的手段。

雪崩式的进步:活字印刷机、雅卡尔织机、差分机、解析机(通用模拟器,未实现,但通过继电器可以实现。)《差分机》所描述的启蒙时期互联网。(不管是人列计算机还是液压管计算机、齿轮和杠杆计算机都可以做成通用计算机。

阿兰·图灵「洛夫莱斯夫人的异议」:对人工智能能力的否认。未能认识物理规律通用性的意义。

对约翰·塞尔「没有理由认为大脑像计算机比像蒸汽机更多一点」的批判:蒸汽机不是通用模拟器,而计算机是,因此预期计算机能做神经元能做的一切事并不是比喻,这是物理规律的一个已知并且已被证明的性质。霍夫斯塔特是当代最主要的人工智能可能性的支持者之一,却是因为其选择了「我」不可能存在的错误结论(还原论)。

ENIAC确实得以向通用性跳转。1970年微处理器的出现,使设计任何信息处理设备,都可以从一个微处理器着手,对它进行定制——即编程——来完成该设备需要的特定任务。解析机、真空管计算机、超级计算机的共同点:1.同样的计算功能;2.数字化:以物理变量离散值的形式对信息进行操作,而非「模拟」计算机(如计算尺)以连续物理变量的形式表示信息(不通用,因为需要纠错,修整物理影响的误差,在模拟计算中,没有办法一眼区分错误值与正确值,因为模拟计算的特征正是任何值都有可能是正确的)。

巴贝奇的计算机的问题:信息不能可靠地读取就等于没有存储。但信息必须数字化处理这个限制并不会减损数字计算机的通用性——也不会减损物理规律的通用性。物理规律决定了,任何物理对象(包括任何其他计算机)的行为,都能由一台通用数字计算机以任何想要的精度进行模拟。

由于纠错必不可少,所有向通用性的跳转都发生在数字化系统中。(抽象的现实。

唯一不由人类主持的跳转:遗传密码。催化剂促使擅长促进自身生产(并且抑制自身消亡)的分子变得越来越多,成为复制因子,形成群体即原始生命体,RNA,复制过程变得更像编程——通过一种以碱基为字母表的语言或说遗传代码进行,DNA。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不仅都以DNA复制因子为基础,而且使用完全相同的碱基字母表,这些碱基组成三个碱基的「词语」,只在「词语」的含义上有微小区别。但在该系统实现通用性并停止进化之后远超十亿年的时间里,它仍然只被用来制造细菌。(这套遗传密码似乎并不能通用于描述生命形式,但可能拥有某种程度较低而且人们还不了解的通用性。)

DNA可用来建造通用计算机。

物理上最重要的是人的独特通用性,他们是通用解释者,这使他们同样也是通用建造者。只有人能依赖自身进入无限的未来。(自律机器人应该也行。

第7章 人工创造力

由于通用计算机是通用模拟器,因此人工智能(AI)原则上是可以实现的。(阿兰·图灵《计算机械和智能》:机器能思考吗?

Eliza通过了图灵测试。(存疑。

图灵所说的通用意义上的智能,是人类头脑的诸多属性之一,典型的难题之一是感受性(qualia,单数形式为quale),指感受的主观方面。*蓝色色盲者能认识蓝色,但无法体验蓝色。*感受性既不可描述,也不可预测。

丹尼尔·丹尼特《意思的解释》:认为感受性不存在,内省(即对自身经验的记忆的检视,包括仅仅几分之一秒前的记忆)进化出来是为了报告说,我们体验到了感受性,但这是错误的记忆。(坏解释:任何东西都可以通过这一方式被否决。)

自我意识、使用工具、使用语言发出信息、多种情绪反应都不属于智能,一个简单的模式识别程序就能使计算机拥有这种能力。已经能够通过编程实现的东西,与图灵意义上的智能无关。如果你不能编出程序来实现它,那就是没有理解它。

图灵测试:图灵希望在解释这项功能之前就实现这项功能。测试源于一个经验主义者的错误,即寻找纯粹的行为标准:图灵测试要求裁判在不解释人工智能应当怎样运作的情况下作出结论。在现实中,判断某种东西是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永远取决于有关人工智能怎样运作的解释。图灵测试中裁判的任务,是解释对象被观察到的特征是怎么来的。测试只关系到谁设计了人工智能的话语,有意忽视了设计这个对象的知识怎样创造出来的问题。(对本质的追问。

图灵测试与,同人对话时确认对方观点是否出自其自身,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图灵测试与同人对话作为对照,没有意义。

并不需要图灵测试:程序作者用好解释解释程序的运作,并不需要程序实际运行。相关解释只需说明事情可能怎样发生,以及我们为什么预期它会发生。(想读原文。)如果程序确实在思考,那么它在谈话的过程中会以无数不可预测的方式之一解释自身,就像你或者我会做的那样。(感受性?

人工智能的能力必须具备的通用性:特殊用途的思考不能算是图灵意义上的思考。(Alpha GO、聊天机器人。)越来越擅长假装思考,与越来越接近于能够思考,并不是一回事(行为主义,运用在心理学上的工具主义,认为是一回事)。应当预期,人工智能会通过一次向通用性的跳转来实现,从某种威力小得多的东西开始。

图灵测试的方式正是行为主义的方式,鼓励:如果一个程序能够足够好地冒充人工智能,那就是实现了人工智能。但是非人工智能的程序终究不可能冒充人工智能,通往人工智能的道路不应当是让聊天机器人更有说服力的技巧。

对图里测试的行为主义的批判:聊天机器人所有的知识都是此前在别处创造出来的。认为人工智能可以通过积累聊天机器人的技巧来实现,这种观点对应拉马克主义。错误地认为新的适应性可以通过实际上只是现有知识展示的变化来解释。(对真与伪之间本质的、不可逾越的分界的解答。

人工进化:通过变异和选择在计算机上实现进化。但在通过变异和选择去创造知识这个更重要的意义上不是进化。原因在于对其能力更为明显的解释是程序员的创造力(程序员所赋予在程序中的最初的规律与知识,以及最终的目的)。程序运行的过程不会创造任何知识,只有程序员开发它的过程才创造知识。(生物进化经常会出现「局部的最大适应」。生物进化在获得了它那种神秘的通用性之后,似乎停滞了十亿年之久。)获得某种很可能由其他原因导致的结果,不能算是进化的证据。

排除注入人类知识,由随机数来产生程序,类似于生物圈在向通用性的跳转选定DNA遗传密码之前。目前不知道当时创造出来的通用性是什么,因此人工智能无法脱离其行事。人无法解释的规律,不能期待计算机程序模拟。当可以解释时,则人工实现进化和智能等可以成功。是否是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第8章 无穷的窗口

「无穷的开始」(知识在未来无穷增长的可能性)取决于:1.自然法则的通用性,它允许将有限、局部的符号应用于整个时间和空间,以及所有的现象和所有可能的现象;2.存在作为通用解释者的物理实体(人),他们必定也是通用建造者,而且其中必定包含通用经典计算机。

大多数通用性本身就涉及某种无穷,尽管它们总是可以用某种无限制的而非实际上无穷的东西来阐释。

有限主义的数学哲学:只有有限的抽象实体能够存在。违反了「排中律」:对于每个有意义的命题,要么它本身为真,要么它的否命题为真。是在数学上的工具主义,从原则上拒绝解释。

所有的观察都是理论负载的。所有的抽象推理过程也是理论负载的。所有对抽象实体(不管有限还是无穷)的探究,都是通过理论进行的,与对物理实体的探究一样。

假定理性具有通用性。对任何事物的最好解释终究都要涉及通用性,也就要涉及无穷。解释的延伸不应受到许可的限制。

康托:抽象实体可以用其他实体通过任何方式来定义,只要这些定义明确并且一致。(数学家解放运动)无穷集的定义:一个集合与其自身的一部分一一对应。

每一种无穷的观念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可以说明为什么一些用来处理有限符号的有限规则集合能指向某种无穷的事物。在数学上,无穷是通过无穷集(指包含无穷多个元素的集合)来研究的。无穷集的定义特征是,它的一部分与总体拥有同样多的元素。自然数与偶数的元素数量相等(一一对应)。一一对应是更为本质的东西。

大卫·希尔伯特的无穷客房的旅馆。不存在最后的房间,所有房间的编号都远小于无穷大。每间房间的服务费用都可由其后1000间的房费支出。可以接纳无穷的客人(奇数数量与自然数数量相等、N(N+1)/2与[(N+M)^2+N-M]/2)。

并非所有的无穷大都是相等的,连续统的无穷大,有限线段里点的数量(与整个空间或时空里点的数量一样大),比自然数的无穷大要大得多。(不存在一一对应,其无穷性有着更高的阶。)康托对角线法此处其他资料讲解得更为明确,主要是证明无法做到一一对应,即旅馆无法承载。)旅馆广播是有限的操作,而大多数逻辑上可能的转变只能通过数量无限多的此类公告实现,而他们世界里的物理规律不允许这样做。

确实小到可以与自然数一一对应的无穷称为**「可数无穷」:一个可数无穷集里的每个元素**,原则上都可以通过按合适顺序去数这些元素来数到。比这更大的无穷称为不可数的。因此,任何两个相异的极限之间都有不可数无穷的实数。而且无穷的阶数也不可数,每一阶的无穷都大到无法与低阶无穷一一对应。

自然数所有可能的排列也是无穷不可数的。几乎所有对无穷旅馆的客人和房间进行再分配的所有逻辑上可能的方案都是无法实现的。

旅馆垃圾处理例子中,不存在的地方在物理学上被成为奇点图示有误。

无穷回归的批判:坏解释,最终没能解释的东西完全就是它一开始声称能够解释的东西。

向奇点的运动在逻辑上不可逆转,否则为「裸奇点」。

每个房间都处在无穷的开始,是无界限的知识增长所具有的属性之一:我们只是刚刚触及皮毛,而且会永远这样。

*旅馆不存在典型房间号,每个房间号都非典型地靠近开端,概率估算全部错误。*在对自然数的无限集进行比较时,对于集合中元素所占比例的直观概念,必定不适用于无穷集,不存在概率。

对人择原理的批判:*在不可数无穷多的宇宙,常数D在每个宇宙中取值都不同,可以通过编号产生无穷的合适的D,类似于旅馆的房间号。*科学的解释不可能取决于我们选择怎样给理论涉及的实体进行编号,因此人择推理本身不能作出预测。

对李·斯莫林「进化宇宙论」的批判:最开始宇宙的数量无法确认(如只有一个,则回到原始的微调问题),且其「进化」的宇宙的所占比例并没有得到有意义的增加。(弗兰克·提普勒:整个集合体应当已经在「无穷长的时间以前」就进入了平衡态,意味着带来平衡的进化——被提出来解释微调的过程——从未发生。)

把所有的宇宙都联系起来,并且为某一种对宇宙编号的方式赋予优先的物理意义:*机器可以按照固定顺序遍历宇宙,使不同D值的宇宙无穷集成为单一物理实体,是一个物理上有限的操作。*其宇宙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使不同的部分彼此相关,从而为不同宇宙的比例和平均值赋予独特的意义,这个意义称为量度。人择理论无法提供这样的量度,量子理论可以。

无穷集与人类中心主义:如果某个事物原则上可以被人类体验所囊括,它必定是有限的。只有物理定律能确定什么东西在本质上是有限的。对芝诺的阿基里斯悖论的批判:只是假定数学上碰巧被称为「无穷」的概念忠实地反映了物理境况的有限与无限的区别。*数学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有限与无限不是一回事。*物理规定不仅决定了罕见与常见、概然与非概然、有微调或没有微调之间的区别,也决定了有限与无穷之间的区别。物理规律决定时间,则阿基里斯可以追上乌龟;物理规律决定路径上的无穷点,则不能。

人类对几何学作为数学系统与物理理论的误解,导致康德的核心错误:认为人可以「先验了解」(不证自明)一些关于现实世界的特定真理。物理上,爱因斯坦弯曲时空理论与欧几里得理论矛盾。

图灵计算理论的问题:1.为了研究数学证明的性质:每个有效证明都可以转换成一个计算,计算机能通过该计算根据前提得出结论;每个能正确执行的计算都是一个证明,输出值就是对输入值进行给定操作产生的结果。(与证明在本质上相同。)2.对函数进行计算:几乎所有逻辑上存在的数学函数都不能用任何程序进行计算。(没说明白,也没能理解。

几乎所有的数学真理都没有证明它们是不可证明的真理,几乎所有的数学陈述都是不可判定的(为真或为假)。所有不可判定的陈述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无穷集有关。显示抽象事物是客观存在的。意味着,一个不可判定陈述的真假值决不仅仅是一种描述物理对象(如一台计算机或一批多米诺骨牌)的便利手段。

少有问题被人们了解是不可判定的,虽然绝大多数问题都不可判定。「孪生素数猜想」。没懂。)不可判定的问题、不可计算的函数、不可证明的命题在数学上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它们只在物理学上有区别。

对希尔伯特挑战的批判:其假定某一类抽象实体能证明事物,而数学推理能决定该类别是什么。但如果物理规律实际上与我们现在认为的不同,那么我们能证明的数学真理集合也将与现在不同,可以用来证明它们的操作也会不同。我们所知的物理定律,碰巧给对独立信息单元(二进制数字或逻辑真/假值)进行的非、与、或之类的操作赋予了某种特权地位。这就是为什么这类操作以及单元在我们看来是自然、基本和有限的。

计算或证明是一个物理过程,我们的数学知识的可靠性,永远从属于我们关于物理现实的知识的可靠性。量子计算粉碎了关于「简单」或「基本」的经典理念。我们关于一个命题是真是假的知识,永远取决于我们关于物理对象的行为的知识。数学命题的真假确实与物理无关,但这样一个命题的证明却完全是物理问题。不存在抽象的证明,正如不存在抽象的了解。数学真理是绝对必要并且超验的,但所有的知识都由物理过程产生,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受自然规律制约。数学上「理论的证明」与现实中能不能证明或了解什么真理毫无关系。同样地,抽象的「计算」理论也与现实中能不能计算什么毫无关系。(论述确实生涩,能够勉强理解,但更深层次的东西是没有理解的。

数学的目的是理解(解释)抽象实体,而非为其寻找绝对安全的基础(证明主义)。

物理规律显得似乎经过微调,以三种密切相关的方式:它们都可以用基本操作的单一有限集来表达;它们的有限操作和无穷操作有着同样一种区别;它们的预测都可以由单一物理对象——一台通用经典计算机进行计算(虽然通常可能要量子计算机才能有效模拟物理学)。是由于物理规律支持这样一种计算通用性,且仅在支配我们的世界的物理学里面,它才是通用的。

物理规律的特殊之处:它们格外地计算友好、预测友好并且解释友好。尤金·维格纳:「数学在自然科学中不合理的有效性。」失败的解释:1.现实可能是虚拟现实;2.想象所有可能的计算机程序都在运行。失败的原因在于,它们试图扭转物理学与计算之间的真实解释联接的方向。(观点容易理解,论述过程难以理解。

数学的目的是去理解,数学家首先理解了某种存在疑问的抽象事物,然后利用这些理解去猜想怎样证明有关这些抽象事物的正确命题,然后再证明它们。「P≠NP」不知道为何会写到「有趣」的话题上,也不理解作者对「有趣」的看重。

不可判定性与「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这一信条并不矛盾,正如它与物理世界中存在我们永远不能了解的真理这个事实并不矛盾。(总觉得有些犬儒主义,还是说这种认为犬儒主义的认知是犯了还原论的错误?

在数学、科学和哲学上,如果某个问题是有趣的,那么这个问题就是可解决的。推论:1.本质上无法解决的问题是本质上无趣的。2.长远而论,有趣或无聊之间的区别不是一种主观感觉,而是一个客观事实。3.为什么
每个有趣的问题都是可解决的,这个有趣的问题本身也是可解决的。(不理解。

所有对知识创造的限制中,最重要的一种限制是:我们不能预言,也就是说,我们不能预测尚未被创造出来的思想观念会有什么样的内容和影响。

如果进步取决于打破某个物理规律,那么「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就是错的。因为「问题是否可以解决」并不取决于任何特定的问题能否回答,或者能否在特定时候由特定的思考者回答。

第9章 乐观主义

卡尔·波普尔《框架的神话》:可能性在未来世界里是无限的。当我说「保持乐观是我们的责任时,」不仅包括未来世界的开放性,也包括我们所做的一切对未来世界的贡献:我们全要对未来世界里有些什么而负责。因此,我们的职责不是预言邪恶,而是为更美好的世界而战斗。(全书的基调。

对马丁·里斯《我们最后的世纪》的批判:文明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我们所想和所做的。如果文明衰落,不是因为我们碰上了,而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后果。如果文明生存下来了,将是因为人们成功地解决了生存问题,这同样不会是偶然发生的。俄罗斯轮盘赌仅仅是随机的,可以预测结果及概率。文明的未来是不可知的,无法预测结果及概率。

知识的增长反而是无法预测结果及概率的原因:科学理论预测未来的能力,取决于其解释的延伸,但没有什么解释的延伸范围大到能预测它自身的后继者将包含什么内容——或者会有什么影响,或者预测人们尚未想到的其他思想观念的内容与影响,是科学预测的延伸范围所受的一种根本限制,

预测表示好解释对未来事件的结论,预言表示声称对某些尚不可知的事物有所了解。

阿尔伯特·迈克尔逊对物理学未来的预言错误。

本章主题:当对未来事件的决定因素不可知的时候,人们应该怎样做准备?能怎样做准备?鉴于其中一些决定因素超出了科学预测的延伸范围,什么样的哲学才能正确地描述未知的未来?要探索不可知的——不可设想的事物,合理的方法是什么?

对莱布尼茨「『完美』的上帝不可能创造比『所有可能的世界中最好的一种』更差的东西」的批判:用这种方法,不仅任何观察到的事件序列都可以解释成「最好」,另一个莱布尼茨还可以同样有效地断言,我们生活在所有可能的世界中最的那个世界里,每件好事都必定是为了阻止更好的事发生。(披着乐观主义皮的悲观主义。)如果其中任何一个是正确的,理性将对于发现真正的解释近乎无能为力,事件的真正解释甚至是永远不可想象的。我们总是可以想象出比所观察到的更好的情况,就总是会误以为它们确实更好,不管我们的解释有多好

原始的「乐观主义」与原始的「悲观主义」这两种思想都接近纯悲观主义。

盲目乐观:人照常行事,好像知道坏结果不会出现似的。泰坦尼克「实质上不可能沉没」。

盲目悲观:预防性原则,通过避免一切未经确认安全的东西来避免灾难,主题:一个极其危险的时刻迫在眉睫。*成功的处女航好处抵不上失败带来的伤害。坚持现有,避免创新。*盲目悲观也是一种盲目乐观:它假定,不可预见的灾难性后果也不会由现有的知识(或者不如说是现有的无知)产生。*文明不仅可能毁于先进技术,更常常毁于缺乏知识。*它们缺少的是一个由抽象知识以及技术产物具象化的知识构成的特定组合,也就是说足够的财富(能造成物理转换的集合体)(想看原文)。

对盲目悲观的批判:想保护自己免遭任何灾害、不管是可预见的还是不可预见的,或者要在灾害发生后从中恢复过来,都需要知识,而知识需要创造。任何创新所产生的危害,只要不会摧毁知识的增长,就始终是有限的,其好处却可能是无限的。

对盲目悲观政策的例子:格雷戈·比尔的黑暗森林小说(震惊!)的批判:1.它要求文明相信宇宙空间里存在着掠食者文明,进而对自身进行完全重组,以便在被掠食者发现之前隐藏好——这意味着甚至要他们在发明无线电之前就隐藏好。(并不一定完全不可能。)2.*无法排除意外被发现。*3.需要运输的资源成本不合。(所以黑暗森林理论才有了两个公理、技术爆炸和猜疑链作为前提。)4.人类是通用解释者和建造者,与虫子不同。5.地外文明的道德不同。6.文化冲击未必会给一个启蒙运动之后的文明带来危险。(理由不够充分:喝茶与掏蚂蚁窝。

要取得进步只有一种方法:猜想和批评。唯一能允许持续进步的道德价值观,就是启蒙运动开始发现的客观价值。

知识总是缺乏的,为了防范风险,预防主义更应当反对自身。且因为文明并没有遵循预防性原则,为了转变为预防性原则,此过程的风险更应该让悲观主义者反对。

盲目乐观与盲目悲观在解释层次上是两种非常相像的方法:两者都是预言,都声称能了解未来知识的某些不可知之处。在任何时刻,我们最好的知识里同时包含真理和误解,对其中一种进行悲观主义的预言,就必定是对另外一种进行乐观主义的预言。(自相矛盾。

*按悲观主义的认识,人类也已经实现数次死里逃生。*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批判:「人口力量」与「生产力量」的错误判断,以为依据当时现有知识的预测,被「我们还不知道我们还没有发现什么」所误导。

里斯《我们最后的世纪》及马尔萨斯的意图是警告,*但是正确的废话:*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导致物种灭亡的真正的原因是缺乏知识,*没能创造出首要方案:形成与我们的科学技术文明类似的文明。

如果有批评的传统,就有可能产生启蒙运动,开创科学技术文明。

我们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安全时代:我们现在至少还有机会及时创造生存下去所需的知识。因为我们能够解决问题。

我们的政治体制、生活方式、个人愿望和道德都是知识的形式或体现,要在风险中存活下来,这些知识的形式或具象化方式都必须得到改进。但政策不能从任何东西里推演出来

波普尔《没有权威的知识》:知识的最佳来源并不存在,因此应当思考「我们希望能怎样去检测和消除错误?」

需要一个批评的传统,通过该传统寻求好解释。(起点与动力。)进步是通过寻求好解释来获取的。

盲目乐观主义和盲目悲观主义的根源:两者都期望,对现有知识应用一条简单法则就可以取得进步,以确定未来的哪些可能性可以忽略,哪些可以依赖。归纳法、工具主义和拉马克主义的错误:它们都希望有无需解释的进步

对合法性的争夺导致,「应该由谁来统治」的问题本身是在祈求暴力、独裁的答案,并且通常就会得到这样的答案。因此在政治哲学上,「我们能怎样去检测和消除错误」就变成「我们怎样才能不用暴力摆脱坏政府」。一个合理的政治体系会使事情尽可能简单,包括发现某个领导者或政策是坏的,说服其他人这样认为,不用暴力手段就把坏统治者免职、把坏政策废除。对政府体系的评价依据不应该是它们选择和任命好统治者、实施好政策的能力,而是它们把现有的坏统治者免职、把现有的坏政策废除的能力。(过于想当然,科学的争议尚会导致暴力,更何况本就是基于暴力的政治,且对「好」与「坏」的主观定义权,本就是政治的一部分。

易谬主义的政治作用:1.假定统治者和政策始终会有缺陷;2.作出改进是可能的。

*去除好的政策与好的领导人的意义:期待进步。*只有那些预期其知识会增长(并且是不可预测地增长)的社会能满足波普尔的标准。而且它们预期,如果知识真的增长了,将会带来好处。

乐观主义原则:所有的恶是知识不足造成的。没有什么根本性的障碍、自然规律或超自然法令能阻碍进步。几乎所有的失败和几乎所有的成功都还未到来。乐观主义来自物理世界的可解释性,并假定物理规律所禁止
的事物未必就是恶的。意味着长远来看没有不可克服的恶,短期内不可克服的恶都是狭隘的。要么物理规律禁止在给定时间里用现有资源消除它,要么有办法在给定时间用这些资源消除它。死亡只是个复杂度有限的问题。

乐观主义蕴涵着实现知识增长以及使创造知识的文明得以存续所需的所有其他必要条件,也就是无穷的开始。

一个问题很困难,正是让人们去解决它的原因之一。

每当乐观主义出现在一个文明社会中,就会有一次微型启蒙运动:批评的传统带来了人类进步的许多模式,悲观主义的中止有潜力成为一个无穷的开始。古希腊在知识和政治上的批评传统。美第奇家族孕育的佛罗伦萨启蒙运动。培根与「伊斯兰黄金时代」。

伯里克利《祭文》:雅典之所以伟大首先是民主,不是因为「应当由人民做主」,而是因为它促进了「明智的行动」。以及自由

像其他每一次乐观主义的毁灭一样(不管是发生在整个文明头上还是某个人的头上的毁灭),这对那些曾经敢于期待进展的人来说,都必定是无法言述的灾难。但是,我们不应该仅仅去同情那些人,而应该感同身受。因为如果这些早期的乐观主义尝试有任何一次获得成功,我们这个物种现在应该已经在探索恒星,你和我也应该已经长生不死。

第10章 苏格拉底的梦

全书的中心,其思辨过程十分精彩,把这篇寻章摘句掰开了录出来实属舍本逐末。

认识论:关于知识的知识。

对说服持开放态度,并且蔑视强权。

确证信念:如果权威把他们已经完全认识到的事情告诉他们,对他们来说的确算是启示。信念不能被确证,除非涉及别的信念,而即使这样也是容易出错的。对确证的寻求只能导致无穷回归。是不可获取的,是不必要的,是不值得拥有的

理性思考什么是对的和错的,外界的魔术或幻象欺骗只影响我们的感官,而不会影响理智。

雅典的价值观包括对建议持开放态度,宽容异议,对异议接受的意见都进行批评。斯巴达的道德教育命令他们使其最重要的思想观念免受批评。对建议持开放态度。批评特定的思想。追求真理,因为他们声称已经真理在握。(对赞同的和反对的都进行批评。

认为改进是可能的,这个观念本身就意味着当前的思想观念肯定有错误和不足之处。被维护免受批评的知识永远无法得到改进。

真正的易谬主义者:怀疑批评易谬主义本身。

禁止说服是一种罕见而且致命的错误:它在阻止本身被消除。

如果论点本身有说服力,我不需要信任它的来源。也没有办法运用任何来源,除非有了有说服力的论点。

客观知识是可以获得的,猜想是一切知识的起源,也可能是错误的来源。一种思想观念被猜想出来之后经历了什么,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只有在所有这些否认或改进一个想法尝试都失败的时候,才暂时接受这个想法。(批评的过程。

感官也是一种验证。我们对世界的体验确实是某种形式的虚拟现实渲染,完全发生在大脑内部。

雅典最关注的是改进;而斯巴达只追求静止。

批评神并不是对神不敬。

民主是一头怪兽,如果不受锁链束缚,就是危险的。

斯巴达的「阿基里斯之踵」是他们改进。

一个好理论将极难在仍是一个可行解释的前提下发生改变。(无需追溯原始文本。)学习者通过各种手段寻求可行解释,必将得到与创始人相同的理论。慢慢地,在经过了许多挫折后,非科学领域里的情形也在朝这一方向转变。将不同领域汇聚到一起的道路,就是向真理汇聚的道路。

第11章 多重宇宙

量子理论的「多宇宙诠释」。

*用巫师来解释电影中的错误,*是一个坏解释,因为可以用来在任何故事中解释任何事件。

好的虚构科幻小说很难创作:它是真实科学的一个变种,而真正的科学知识是很难改变的。

作者的虚构世界:人不能向另一个宇宙发送消息,也不能抢在光到达自己宇宙中的某个事物之前改变这个事物。所有发生的事,都由物理规律根据以往发生的事决定了。不过,把新知识带进这个世界当然是可以的。知识由解释组成,所有那些条件都不会阻止创造新解释。这对真实世界也全都适用。

世界是全部的物理现实。经典物理学认为世界只包含一个宇宙。量子力学认为世界是一个多重宇宙(同一对象的两个实例)。

两个相同的实例(彼此精确映像,可互换)在确定性和对称的规律下变得不一样,这一致的。可互换性允许全新的运动信息流动方式。(相同实例因可互换性变得不相同。)宇宙之间有差异的区域会扩大,分化波到「分化球」。前者用信息处理的方式(离散变量)思考世界(量子理论),后者取决于极微小物理变化的现实存在(经典物理学)。

「配置」实体:是对象的状态配置,不是物理对象本身,是一段抽象知识。知识一旦在合适的环境中以物理形式具象化,就会使它保持这一状态。在量子物理学中,基本粒子也是配置实体。真空是充满了称为「量子场」的结构实体。基本粒子是这种实体的高能级配置:「真空激发态」。

量子物理学现象的核心:如果对象仅仅是相同(在互为精确副本的意义上),并服从确定性的、不会在两者之间造成区别的规律,那它们就永远也不会变得不同;而表现上看起来更加相同的可互换对象,却能够变得不同。

*电子账户中将被预支一笔钱。*一个对象集合,虽然对象是可互换的,却并非所有对象都属于同一个主人。由这种「可互换性内部的多样性」引发的问题,只是一个语言问题,在于怎样用语言描述这一情形的某些方面。

更有效地使用跨宇宙通信方式:1.交换理论本身;2.分享一项漫长的计算工作。

多重宇宙是真实的:历史仍然可以通过不进行通信的方式互相影响。

对于一个经典物理量,它在给定条件下能够发生的变化存在着可能的最小值。(普朗克常数。)一个大型物理对象对微小影响的典型反应是,该对象的大部分原子保持严格不变,与此同时,为服从能量守恒定律,少数原子会表现出离散的、相对较大的变化,即一个量子的变化。

一束分化波的效应通常随距离增大而迅速减小。已知现象中只有一种能够在出现之后产生不随距离而衰减的效应,那就是特定类型知识的创造,也就是无穷的开始。

通过同时启动一个宇宙中两个相距甚远的传送器,可实现超光速通讯。更多的宇宙可以既让虚构的物理规律具有通用性和确定性,又禁止超光速和跨宇宙通信。「在运行传送器的宇宙中,有一半发生电涌。」在重叠区域里有4个不同的历史,每个在1/4的宇宙里发生。为宇宙提供了一种量度。(一个理论所提供的,使无穷集的比例和平均值具有意义的方法,称为量度。)

启动传送器(自身的、全都拥有相同历史的无穷多个可互换副本,都在同一时刻做着同样的事情),一半发生电涌,导致历史分裂成具有相同量度的两个历史。但具体某个宇宙会经历一个事件是没有意义的:1.尽管所有正在发生的事情都具有完美的确定性,却没有什么东西能为他们可靠地预测电压表是否会检测到电涌;2.电压表将会记录到电涌的概率是一半。主观上随机的,是真实物理学中量子力学随机性和概率的起源:全都来自理论为多重宇宙提供的量度,而量度取决于理论允许和禁止什么样的物理过程。

不同宇宙中报纸上对电涌导致事件的不同报道(事实/虚构):有着可互换性内部的多样性。

不同历史的数量将迅速增加,

不久以后,在一批数量更少但仍呈指数增长的历史中,离奇的「意外」和「不可能发生的巧合」链条将主导事件。(根据物理规律的确定性,它们都是不可避免地发生的。所有这些事件都是由传送器引发的。特定情形可以解释其他事件,却不曾以任何形式参与导致这些事件发生。)(概率意义上的必然。

常识和经典物理学包含了一个狭隘错误:认为只有一个历史存在。

电涌例子中的飞船内部,是一个由叠加的对象构成的超级复杂的混乱事物,但表面的混乱中有着极强的秩序和规律性。(就像世界线收束。)规律性来源:1.所有宇宙都服从相同的物理规律(包括其初始条件),尽管宇宙之间存在差异;2.历史是接近自治的:每个历史里发生的事情,几乎完全依赖于这个历史里以前发生的事件。

每个对象内部都携带了它的哪些实例能与其他对象的哪些实例相互作用的信息,量子理论称为纠缠信息。

信息流动:即什么事物影响什么事物。

在量子物理学中,多重宇宙里的信息流动,是一种更深层的量子现象:在某些情况下,运动规律允许历史重新合并(再次变成可互换的),是分裂(历史分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的时间逆转。分化的历史重新合并,称为干涉:Y历史的存在,对传送器通常对X历史产生的作用产生干涉,导致X历史和Y历史合并,所有历史的总量度保持不变(不违反守恒定律)。干涉现象可以在不允许跨历史通信的情况下,向多重宇宙的居民提供多重历史存在的证据。干涉只能发生在未与其余世界纠缠的对象上。量子力学规律规定,撤销分化效应需要对所有受影响的对象进行精细控制,它变得不可行的过程称为消相干退相干?)。

马赫-曾德尔干涉仪介绍:X和Y这两个中间历史对决定性的结果X有贡献,即在中间阶段,这两个历史都发生了。(为何撞击第二面镀银版反射镜时,发生的是「干涉」而非进一步「分裂」?

在真正的多重宇宙里,不需要传送器或其他任何特殊设备,就可以造成历史的分化与合并。根据量子物理学规律,基本粒子始终在自行经历这样的过程。一般来说,产生出来的历史有着不同的量度。

不仅是多重宇宙不再能完美划分成多个历史,单个粒子也不能完美划分成多个实例。一般说来,不存在一个粒子的「同一个」实例存在于不同时间的情况。即使在同一个历史里,随时间推移,粒子一般也不会保留身份。不存在某个粒子的一个实例在给定地点的速度这种东西。由一个粒子的可互换实例组成的集合体,通常有几个速度,意味着它们在瞬间之后的行为会不同。不仅位置相同的可互换集合体有着不同的速度,速度相同的可互换集合体也可以有不同的位置。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对于一个物理对象的实例的任何可互换集合体,其中必定有一些属性是多样的。一个电子有超过一个速度或超过一个位置,是一个物理事实,并非「测不准」。

氢原子:单一电子实例云因测不准原理多样性向外扩散的趋势,刚好被中央的质子的吸引力所抵消。对电子为何不「跌落」到原子核上的解释。

干涉现象和可互换性内的多样性现象,对所有静态对象的结构和稳定性来说都是必需的,其中包括所有固体对象,就像它们对所有的运动都是必需的那样。

由于持续进行着的强内部干涉,一个典型的电子是一个不可简化的多重宇宙对象,而不是一个由平等宇宙或平等历史对象组成的集合体。它在不分割成各有一个速度和一个位置的、自治的子实例时,就拥有多个位置和速度。对于我们在特定宇宙中观察到的每个单独粒子,都有一个多重宇宙里的(或者「波」)。

在日常生活尺度及更大尺度上,这些粗颗粒的历史可以很恰当地称为普通意义上的「宇宙」,其中每一个都与经典物理学的宇宙有几分相似。

量子并行:信息流动不局限于单一历史,同时运行的大量不同计算可以相互影响,从而对计算的输出结果作出贡献。

当一个巨大对象受到一个微小影响时,通常的结果是,大的对象完全不受影响。在经典物理学中,「小效应」总是意味着某些可测量物理量的微小变化。在量子物理学中,物理变量通常是离散的,所以不能经历微小变化。相反,「小效应」指的在拥有不同离散属性的比例的微小变化。

唐·佩奇和威廉·武特斯:不同的时间是不同宇宙的一个特例,时间是一个纠缠现象,它把所有相同的钟表读数(经过准确调整的钟表的读数,或者用作钟表的任何对象的读数)放进同一个历史。

所有不违背物理规律的科幻小说都是事实。「随机事件的语言」允许我们承认,大多数相关的高层次对象仍然表现得是自治的,除了受到自身之外某些事物的影响。(水变成兔子的例子没有看懂。)只有在历史不仅分裂还会合并(即干涉现象)时,「历史」近似才会被完全打破。

现实科学中对我们自身的最好解释是,我们嵌在多宇宙对象中,它的物质没有连续性,甚至像运动和变化这样基本的东西也与我们体验的完全不同。所观察到的只是一个巨大实例的一片,这个实例包含许多可互换实例。

我们是信息流动的渠道。历史也是,历史上所有相对自治的对象也是,但知识(有时候)会随我们增长。这可以产生重大影响,不仅是在一个历史中(它当然能在一个历史中产生重大影响,例如知识的影响不随距离衰减),而是在整个多重宇宙中。创造知识的实例在不同历史中变得相似的速度,比其他实例要快得多:所有其他影响都会随着空间距离而减弱,并且长远来看在整个多重宇宙里将变得越来越不同。在世间万物中,我们的重要性处在顶级,所有其他能够创造解释的事物也将处在顶级。顶层一直都会有空间。

第12章 一位物理学家的坏哲学史以及对坏科学的若干意见

通过干涉仪的光子细流确实打开了一扇通向宇宙的庞大多重性的窗口。

维尔纳·海森堡:粒子的物理变量没有数值,它们是矩阵,即由数字组成的大型阵列,这些数字变量的观测结果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概率性的关系。之所以存在信息的多重性,是因为对于多重宇宙里对象的不同实例,一个变量有着不同的取值。

埃尔温·薛定谔:薛定谔方程,应用于单个粒子时,描述一个穿过空间的波,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粒子,该方程就无法这样描述,在数学上,它是高维空间里的一个单波。这些波描述了每个粒子的实例的哪些部分处于空间中的哪些区域,以及粒子之间的纠缠信息。

使海森堡和薛定谔能作出相同的成功预测的经验法则:每当一个测量得以进行,除了一个历史之外,所有历史都不复存在。存留下来的历史是随机选择的,每个可能的结果出现的概率,等于出现该结果的所有历史的总量度。(退相干历史解释。

对「量子理论的『闭嘴吧,计算就行了』诠释」的批判:1.该经验法则同这两种理论严重不一致,因此它只能应用于量子效应小到难以察觉的情形,这类情形恰好包括测量的那一刻(正如我们现在知道的,原因是对象与测量设备的纠缠,以及因此产生的消相干);2.在应用于一名观察者对另一名观察者进行量子测量的假想情况时,该经验法则甚至不自洽;3.量子理论的这两个版本都清楚地描述了引起实验结果的某些类型的物理过程,很多人却努力不去思考并阻止思考。

「坏哲学」:不仅本身错误还主动阻止其他知识增长的哲学。

尼尔斯·玻尔「哥本哈根诠释」:量子理论以及这条经验法则,是对现实的一个完整描述。人类意识可以说是在物理学的基础层次上发挥作用。

尼尔斯·玻尔「互补性原理」:对现象的描述只能用「经典语言」(任一时刻只给物理变量赋单一值的语言)表达,但经典语言只能用于一部分变量,包括那些刚刚被测量的变量。

对波尔的批判:*化石与恐龙、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例子。*无解释的理论没有在追求进步:1.只能巩固现有的坏解释。动物是否痛苦的研究:无解释的科学只是把坏哲学伪装成科学,假装这个问题已经科学地解决了。2.放大错误。博物馆人数的例子:「人类自发创造/毁灭计数」。

「波粒二象性」:光子在同一时刻既是扩展的(非零体积)也是定域的(零体积),人可以选择观察其中一种属性,但不能同时观察两种属性。「它在同一时刻既是波又是粒子。」在干涉实验中,整个多重宇宙光子确实是一个扩展对象(波),而它的实例(各个历史里的粒子)是定域的(并非哥本哈根诠释的意思)。

休·埃弗雷特「埃弗雷特诠释」。

实证主义:把一切不是「从观察中推演而来」的东西从科学理论中剔除。对实证主义的批判:由于从观察中推演不出什么东西,实证主义者要消除些什么,完全取决于他们自己的心血来潮和直觉。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不能通过观察验证的陈述不仅毫无价值,而且毫无意义。维特根斯坦:所有哲学毫无意义,包括自身。

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或构造主义):由于包括科学理论在内的所有思想观念都是猜想的、无法确证的,所以它们本质上都是武断的;它们仅仅是故事而已,在此背景下称为「叙事」。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是一种拒绝理性批评或改善的叙事,正是因为它拒绝所有的批评、认为它们只是叙事。

创造一个好解释很困难,其原因并不在于谁决定了什么,而在于存在一种客观现实,它不符合任何人的预先期望,包括权威的期望。但寻求好解释的方法创造了一种与现实的关联,不仅在科学中是这样,在好哲学中也是这样——这正是为什么好哲学是有效的,以及为什么它与编造故事以满足既定标准是对立的。

科学理论的实质是解释,任何不同寻常的科学实验,其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就是对错误的解释。

实验的一个一般特征是,你出的错越大(不管是错在数字还是错在你对测量指标的命名和诠释上),结果就越激动人心,如果它们属实。如果没有解释性理论所依赖的强有力的错误检测和纠正手段,就会导致不稳定性,使假结果驱逐真结果。

坏哲学不容易被好哲学(讨论和解释)驳倒,因为它使自己免受批驳。但它可以被进步驳倒。坏哲学否认进步可能实现,否认进步值得追求,否认进步存在。进步是反对坏哲学的唯一有效途径。如果进步不能无限持续,坏哲学将不可避免地再次盛行——因为那样的话它就是真实的。(恐怖的结果。

第13章 选择

席位分配问题代议制政府的原则。如果分配规则给一个州分配的席位与该州的配额相差不超过一整个席位,该规则就称作「与配额相符」。再分配方案 的问题是分配悖论,即不公平不合理。除非每个人都依法在立法者中间拥有一位权力平等的代表,否则政府就是不合法的。

在选举中,只有选民的意志算数,但并不是所有「人民」都是选民。在选民已经在州内部拥有最高特权(即选民占特别少数)的州,他们在国会分配到的代表更多。*对黑人算五分之三个人的解释。人口悖论:一个自上次人口普查以来人口增长的州,可能会输掉*一个席位给人口减少了的州。阿拉巴马悖论:即增加众议院的总席位导致某些州失去一个席位。

巴林斯基和杨的定理:每个与配额相符的分配规则都会遭遇人口悖论。

阿罗的定理看起来否认社会选择的存在,并打击代议制政府的原则、分配、民主本身,还有许多其他的东西。不仅适用于集体决策,而且也适用于个人决策。似乎暗示着所有的决策(思考)必定都是不合理的。每个人都是自己身体的独裁者。

「成比例代表制度」的缺陷。

对通过「衡量」进行决策的批判:把决策当成是根据固定公式在现有选项中作出选择的过程。但事实是,只有在决策的最后阶段——不需要创造性思维的阶段才是这样的。决策的核心是创造新的选项,摒弃或修改现有选项。合理的决策所包含的不是对证据进行权衡,而是在解释世界的过程中对证据进行解释。好解释的性质(难以改变)决定了好解释只有一个。一个好解释很难在不失去解释能力的前提下发生改变,因而很难与对立的解释混合,好解释是离散的(即由坏解释相互分隔开)。在对解释进行选择时,我们面临的是离散的选项。

社会选择理论本身是以关于思考和决策由什么组成的错误假设为基础的。错误地把一个它将其命名为决策的抽象过程当成了有着同样名称的现实过程。

波普尔的标准:要求系统能够不用暴力就废除坏政策、罢免坏政府。(政治体系能够持续取得进步的基本条件。)要求放弃把「应该由谁来统治」作为一个评价政治体系的标准。对各种标准以及其他实际或假想的政治体制进行评价,评价依据是它们促进废除坏政策、罢免坏政府的能力(前提:必须实现对统治者、政策和政治体制本身进行和平的批评性讨论的传统)。民主决策的实质不在于系统在选举过程中作出的选择,而在于在历次选举之间创造出的思想观念。有许多体制的功能是允许对这样的思想观念进行创造、检验、修改和舍弃,选举只是其中之一。

不管是偏好还是选项,在决策过程结束时都无须与过程开始时相同。理性分析应该重点关注规则和体制怎样有助于去除坏政策和坏统治者、创造新方案,而非决策过程的输入。进步需要的是把经不起批评的观念排除掉,防止它们被巩固,并促进新观念的创造。妥协政府掩护了那些确实至少看上去对某些派系有利的潜在解释,使其免于被批评和舍弃。

英国多数投票(胜者通吃)制优于成比例体制的优势。

相关各方逐渐消除其立场中的错误、趋向客观真理,使得随时间推移趋于广泛一致成为可能。在满足波普尔标准的同时促进这一过程,比两个相互竞争、支持率接近的党派谁能赢得某次特定的大选更加重要。(然而更多的却是刻意造成的撕裂。

应对当前争议变得只是一种达成结果的手段。在民主体制中服从多数,目的应该是在未来接近一致,通过鼓励相关各方抛弃坏的思想观念、猜想更好的思想观念来达成。创造性地改变选项,允许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以不可行定理认为不可能的方式进行合作,并从根本上允许独立的头脑进行选择。

第14章 花儿为什么美丽

一种属性:很难在保持效用的同时发生改变。

科学理论很难改变,是因为它们与客观真理密切对应,后者独立于我们的文化、个人喜好和生物构造。

审美真理能通过解释与物理事实连接在一起,就像道德真理一样。事实可以用来批评美学理论,正如它们可以用来批评道德理论。艺术是对某种通用事物的初步近似。

真理确实经常是优雅的,以至于优雅至少可以作为寻找基本真理时的一个有益启发。

*内容相同的照片作比较的例子。*美有一个可能的工具性目的,就是吸引。(对给定观众的)吸引力可以是功能性的,是一个现实的、可进行科学测量的量。

新的艺术同新的科学发现一样是不可预测的。如果美确实是客观的,那么一个新的艺术作品就像一条新发现的自然规律或数学定理,为这个世界添加了一些不可削减的新东西。

艺术并不包含重复。

那种吸引力不是天生的,就像一个新发现的物理规律或数学定理的内容不是天生的一样。人们可以学着去把许多东西看成美的或丑的。

在生物协同进化期间,就像在艺术史中一样,标准在演变,而且满足这些标准的手段也一起在演变。花对人的吸引:就是使用美的客观标准。能被花朵吸引的物种,就是协同进化出来识别花朵的昆虫——还有人类。因为最擅长复制的基因依赖于体现客观的美来使自身得到复制。非生物自然景观没有设计表象。

美分为两种类型:1.是狭隘的类型,局限于一个物种、一种文化或一个个体;2.与以上全都无关,它是通用的,像物理规律一样客观。创造其中任何一种美都需要知识,但创造第二种美需要有着通用延伸范围的知识。有着难以伪造的、追求美的设计表象。

人作为通用解释者创造出美学知识的原因:交流。我们能通过由基因或文化决定的预设信息与其他人交流,也可以发明新东西。

人类的外貌由于受到性别选择的影响,在满足物种特有的美丽标准之余,也满足了客观的美丽标准。

两种类型的美,通常被创造出来解决两种类型的问题,可以分别称为纯粹的问题和应用的问题。应用类型的问题是传递信息,通常由创造出狭隘类型的美来解决。纯粹的问题是,在生物学中没有可以类比的事物,它是为了美本身而创造美,包括设立更高的美丽标准,如新的艺术标准或风格。这与纯科学研究类似,都是在追求能用的客观真理。

对美和科学的研究都是在通过寻求好解释来追求通用的客观真理。美的好解释无法用语言表达——它是模糊的。*但能识别。*诗歌与数学或物理有着同一种属性,那就是它们都开发了一套与普通语言不同的语言,用来有效地描述一些用普通语言描述起来效率非常低的事物。

艺术可以用于多种目的,但艺术价值并不从属于任何其他事物,也不能从任何其他事物中得来。

表达是传递已经存在的事物,而艺术的客观进步是创造新事物。

未来的艺术能创造出美的无限增长。

第15章 文化的进化

留存下来的观念

文化是一整套思想观念,这些观念导致持有它们的人以特定方式行事。(观念:指代任何能存储在人们大脑中并能影响其行为的信息。)

谜米:身为复制因子的观念。

文化会改变:1.由于直接的错误;2.含糊的观念很难准确传达。文化实际上并非由一套完全相同的谜米确定,而是由一套谜米变种确定,这些变种会导致稍有区别的特征行为。少数特殊变种一旦在某个人的头脑里出现,就倾向于在整个文化里传播开来,同时其含义基本不变(含义表现为它们导致的行为)。在一个悠久的文化里,人们的行为部分由迅速消亡的新观念决定,部分由长寿谜米决定,后者是连续多次精确复制的特殊观念。

对法西斯的批判:生物进化中的竞争并不是物种之间的竞争,而是同一物种内部的基因变种之间的竞争。既形成竞争,也形成共生。

对生物圈-文化类比的批判:生物圈本来就是严酷的。会鼓励人以还原主义的方式去思考人类状况,这种方式会抹杀那些对理解人类状况至关重要的高层次差异——例如没头脑与有创意之间、决定论与选择之间、正确与错误之间的差异。人们提出生物圈-文化的类比,正是为了推翻一种常识观念,即认为人类是因果关系的能动者,有能力为自身作出道德选择并创造新知识。

基因与谜米只在解释的最低层面上相似,即两者都是把知识具象化的复制因子,受同样的基本原则制约,这些原则决定了在哪些情况下知识能保存或者不能保存、能改进或者不能改进。

谜米进化

笑话因有趣成为谜米,在传播中变得(随机/设计)更有趣的,形成进化。

进化的条件:不准确地复制信息的重复循环,随选择而变化。

创造性取决于猜想(也就是变异)和批评(为了选择观念)。盲目的变异和选择积累起来,成为更高突现层次上的创造性思维。

存在着谜米复合体,它由几个观念组成,可视作单一的复杂观念。

谜米隐含了一些持有者不知道但会导致持有者们行为相似的信息。谜米包含着如何使自身得到复制的知识(通常是隐含的)。知识适应于使自身得到复制,效果比自身几乎所有的变种更加稳定可靠。适应性是变异与选择交替进行的结果。

基因的复制因子只以DNA链存在。所有情况下,DNA复制过程都是自动的,基因被不加区别地任意复制。每个谜米每次被复制时都必须表达成行为。因为(在所有其他谜米创造的环境中)导致复制的正是这个行为,也只有这个行为。谜米如果不能被践行,就不能被复制。谜米交替地体现在两个不同的物理形式中:大脑中的记忆以及行为。

一个观念要想成为一个谜米,它必须包含相当复杂的知识,内容是如何导致人们至少做两件独立的事情:忠实透彻地理解谜米,并且实践它。

自私的谜米

谜米必须在同一个头脑里与其他观念竞争「表达成一种行为」这个特权,这些观念包括涉及各种主题的谜米和非谜米。谜米被表达后,也必须与其他人的各种行为以及接收者的思想观念共同竞争接收者的注意力和接受力。每个谜米都要在人群中与它自己的对手版本竞争,竞争方式可能是包含一些关于有用的功能的知识。

谜米是「自私的」:它们的进化未必有利于持有者或所属的社会,甚至同样未必有利于它们自己,除非是在比其他谜米更好地复制的意义上。

成功的谜米变种能够改变其持有者的行为,使它最擅长在人群中取代其他谜米。可能有益,可能有害。

静态社会

人类的大脑本身就是一个发生着激烈的变化、选择和竞争的场地。谜米的复制本身就包括发生在个人头脑内的进化。谜米实现复制后,还面临是否被实践的选择,选择的标准有部分本身就是谜米。

一个谜米在每个持有者头脑中都会发生大量有意的变异,所有长寿谜米的生存战略都由这个问题主导。(人们思考并尝试改进他们的观念,就会改变这些观念。)

「静态社会」:在一个社会存续期间,对其成员来说,生活的所有重要领域几乎都保持不变。所有的谜米保持不变,或者变化很慢、难以察觉。所有重要的行为、人与人之间所有的关系以及所有的思想,全都是为了让这些谜米得到忠实的复制。在谜米控制的所有领域都不能进行批评。创新完全不可容忍,也几乎没有人尝试创新。

静态社会有着习俗和法律,也就是禁忌,会阻止他们的谜米发生变化。强行维持现状永远只是阻止变化的一个辅助手段:1.没有一个谜米的实践与上一代完全相同;2.不可能预先得知对传统行为的哪些微小偏差会带来进一步的变化;3.一旦某个变异想法开始传播,哪怕是仅仅传给一个人,要阻止它继续传播就极其困难。

阻止变化的主要手段:毁掉新思想的源泉,即人类创造力。

在静态社会里成长起来的人,获得了一套评价自身和他人的价值观,其效果实际上就是消除独特之处,仅仅寻求与构成社会的重要谜米保持一致。他们不仅实践这些谜米,还认为自己存在的目的就是实践这些谜米。

谜米的连续版本积累的知识,使它们能更加稳定地对其人类受害者施加它们独有的损害。

静态社会里仍然发生着谜米进化,只不过非常缓慢,大多数社会成员在大多数时间里都注意不到。

谜米进化倾向于使谜米保持静态,但未必会使整个社会保持静态。谜米并不是为了群体利益而进化。谜米经常对它们的持有者有用。

将谜米比喻成病毒:生物体只不过是它们所有基因的奴隶,谜米却永远只能控制一个人的部分思想,它必须导致宿主产生该谜米独有的行为,利用知识使他们自身得到复制。

谜米的发展方向:使持有者的头脑里产生一种经过微调的冲动,理想情况下这种冲动应该刚刚好不足以抑制实践特定谜米(或谜米复合体)的倾向。

静态社会涉及(包含)防止知识增长的残酷斗争。因为缺乏批评能力,产生的迅速传播的想法多半是有害的。认为任何改变的弊端都会远远大于利益,这种静态社会的典型恐惧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

静态社会靠有效地消灭谜米独有的进化来生存,压迫是维持静态社会的手段;除非是静态的,否则给定类型的压迫不会长久持续。

每个静态社会都必须长期阻止其成员尝试为自己或他人实现任何正面的东西,或者实际上是阻止他们尝试任何东西,除了谜米强制的行为之外。只有通过压制其成员的自我表达、瓦解他们的精神,静态社会才能使自己长生不灭,它的谜米极其适应做到这一点。

动态社会

真实的观念要看上去对多种多样不可预测的环境中多种多样的人有效,最好的办法就是确实有效。

最有机会经历许多代的变化仍能存留下来的观念,是有着延伸的真理——深刻的真理。这就是那种有机会在迅速变化的社会里成为长寿谜米的观念。

这类谜米不仅仅能够经受迅速变化的批评标准而存留下来,它们还积极地依靠这样的批评来实现自身的忠实复制。它们没有受到强行维持现状或压制批评等手段的保护,因而会遭受批评,但它们的竞争者也同样遭受批评,竞争者的表现更差因而未得到实践。如果没有这种批评,正确的想法就不会拥有这种优势,可能会变坏或者废弃。

理性与反理性的谜米

理性谜米:通过理性和批评思考创造出来的新型谜米,接下来同样依赖这样的思考来实现自身的忠实复制。理性谜米会朝着深刻真理的方向进化。理性谜米的天然居所是动态社会——差不多是任何动态社会。

反理性谜米:老式的、静态社会的那类谜米,通过使持有者失去批评能力来生存。非理性谜米会向远离深刻真理的方向进化。反理性谜米的天然居所是静态社会,不是所有的静态社会,而最好是它进化出来的那个社会。

启蒙运动

西方社会从静态到动态始于伽利略的哲学,可能随着牛顿的发现而变得不可逆转。影响:1.人们对自然的理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这一事实的哲学影响;2.实现这一切所用的科学和理性方法的哲学影响。科学、哲学和政治上雪崩式的进一步改善,彻底消除了恢复停滞的可能性。

即使在西方,今天的启蒙运动也完全未臻于完成。

使一个动态社会保持稳定需要大量的知识。

偏见之所以存在,并不是因为它们对持有偏见的人有好处,而是因为这些人使用固定的、非功能性的标准来决定生活中的选择,所以,尽管偏见会对这些人造成伤害却仍然存在。

由于没有办法批判性地差别对待他们所学的东西,大多数人不能有效地把科学和理性的谜米复制到自己的头脑里。

与谜米共生

在动态社会里,科学和技术创新通常是创造性地产生的。它们以新颖想法的形式出现在个人的头脑里,在这些头脑里取得了很强的适应性。(并不构成对「对英雄史观的批判」的辩解,并不是一回事。

我们是易谬的,但通过猜想、批评和寻求好解释,我们可以纠正自己的一些错误。应当心存怀疑。

我们应当检查和批评法律、惯例和其他制度,着眼于它们是否会形成反理性谜米进化的条件。避免这些条件是波普尔标准的实质。

从启蒙运动的那一刻起,解释性知识开始承担它那很快就将正常化的功能,成为物理事件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持续创造知识,变成新兴的理性社会中——以及宇宙中——实现进步的积极能动者。

第16章 创造力进化

只有创造力能够产生科学或数学知识、艺术或哲学。把我们与其他物种在极大程度上区分开来的,正是人类用来改进思想观念的创造性。创造力和谜米传播一旦同时存在,就会大大提升对方的进化价值。

我们的社会进化出了真正的创造力,正是这种能力创造了一股没有尽头的创新之流。

对创造力的作用的探讨。

怎样复制一种意义?

对「谜米复制的特征是模仿」的批判:获取谜米内容的唯一途径,是通过其持有者的行为获取。模仿人的行为、记住他们的话不可能成为人类谜米复制的基础。没有「仅仅模仿行为」这回事,在模仿行为之前,就必须知道想法。理论必须先行。理论要靠猜想得来,而不是推演得来。(如果没有预先存在的知识,就不可能进行科学观察。)

人们需要隐性知识去理解法律和其他明确的陈述,而不是反过来。(理论先行。

*鹦鹉与类人猿的例子,对含义不能充分识别(创造力不足)。*含义——即知识——才是复制因子。人类观察到的行为有何含义,这正是他们努力想要发现的东西,而不是预先知道的东西。动作本身,乃至把动作联系起来的逻辑,在很大程度上是次要的,事后往往会被完全忘掉。(记忆,尤其是长期记忆,是一种创造,而非记录——对过去的模仿。

人类不去模仿行为,而试图去解释行为——去理解导致行为的想法,这是人类解释世界的一般目标中的一个特例。

两个难题答案相同

两个难题:1.为什么人类的创造力在几乎没有创新的情况下具有进化优势。2.人类谜米怎么可能得到复制,既然它们包含的内容是接收者永远观察不到的。

答案:复制人类谜米的是创造力;创造力在进化的过程中被用于复制谜米。它被用来获取已存在的知识,而不是创造新知识。但完成这两件事的机制是同一个,因此,通过获得完成前一件事的能力,我们自动拥有了完成后一件事的能力。

我们并非通过模仿来获取新谜米,也不是通过观察以归纳方式来推断,也不是由对环境的其他模仿方式或者来自环境的其他指示方式来获得。人类谜米(即含义大部分没有在接收者头脑里预先确定的谜米)的传播只可能是接收者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人类的通用解释能力进化出来只是为了增加我们的祖先能获取的谜米信息量,加快获取的速度,提高精度。最容易方式是,通过创造力赋予我们一种进行解释的通用能力。

*创造力在静态社会的作用。*要在静态社会里生活得好,创造力是必需的——让人的创新精神比其他人更少的创造力,这非常有利于更强创新能力的进化。

创造力是软件的一种属性。

基因与谜米的协同进化:基因进化出硬件以支持更多、更好的谜米,谜米进化得接手更多从前属遗传范围的功能。

创造力程序并非完全是天生的,它是基因与谜米的结合。

创造力的未来

布莱尔摩尔「谜米机器」:人类头脑是为了复制谜米而进化。不管是什么东西触发了任何此类属性的进化,创造力都必须同样进化出来。

创造力不仅是人类谜米复制的必要条件,也是充分条件。:创造性的通用解释者。

创造力的开始就是无穷的开始。创造力进化一旦开始,就会自动产生选择压力让它继续进行下去,并让其他有利于谜米的适应性随之出现。这种增长应当贯穿了所有的史前静态社会。

静态社会中,创造力从一开始就被其所保存的知识——谜米——所阻碍,无法做到增加我们能运用的知识,并且立刻有能力产生一条没有尽头的实用创新之流。只有几十万年之后的启蒙运动(天知道此前有过多少次错误的开始),才可能最终使人类能够逃出那种永恒,进入无穷。(想想跌落回静态社会的可能性。

第17章 不可维持

本书的主题:我们的文明因为它取得进步的能力而在历史上独一无二。

复活节岛是静态社会,没有迈出人类上升的第一步——无穷的开始。「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去做。」

复活节岛的错误教训:文明依赖于良好的森林管理。对「生存依赖于良好的资源管理」的批判:任何物理对象都可能被视作一种「资源」。由于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所有的灾难都源于「资源管理不善」。

进步是可维持的、无限期的。但是,这要通过采取特定思维方式和行为的人来实现,也就是启蒙运动特有的解决问题和创造问题的那一类思维方式和行为。这需要一个乐观主义的动态社会。

本书的总体观点:1.要实现任何不被物理规律禁止的物理转变都只是一个知道怎样去做的问题。2.发现怎样去做是一个寻求好解释的问题。3.一次特定的追求进步的努力是否会成功,是高度不可预测的。事后追溯时可以判断出来,但无法预先知道。

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细菌与钢铁》:认为历史进程与人类的思想和决策无关,地球上的各大洲有不同的天然资源,解释了整个历史。对戴蒙德的批判:阻碍只可能是人类的思想和观点。静态社会中,人类行为与其他动物的行为相似,大部分的事情确实可以用生物地理学来解释。实质上否认了参与者的人类属性,只把他们和他们的思想当作自然环境的副作用。思想观念更为重要。(极端化论点无宜于批判。

要持续创造知识,还要依靠特定类型的思想观念,特别是乐观主义,以及与之相关的批评传统。这类传统必须包含并保护一些社会和政治体制,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会容忍一定程度上的异见和背离规范,教育实践不会完全扼杀创造力。

*人口、彩电与资源紧张的例子,悲观主义的错误。*悲观主义观念对静态社会来说是正确的。乐观主义观念:人类是问题的解决者,能创造出不可维持的解决方法,并带来新的问题。

所有的恶都源于缺乏知识,而问题是可以解决的。预言式思维方式不管看上去可能多么有道理,都是错误的,而且本质上带有偏见。马尔萨斯主义者更深刻、危险的错误:认为有办法避免资源配置灾难(可维持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所有的胜利都是暂时的。预言式的做法只能看到有可能推迟灾难的方法,但只有进步是可维持的。

确实有些思想观念会导致灾难,唯一合理的策略是根据其纠错能力来评价体制、资源和方法:废除坏政策,罢免坏领导,淘汰坏解释,从灾难中恢复过来。

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思辨。我们只能靠增强我们在事情出问题时把它带回正确轨道的能力。(《一个与十万个地球》

目前还没有重要迹象表明我们会退回到可维持的生活方式,但仅仅这种渴望就是危险的。如果我们改而进行一趟没有尽头的创造和探险旅程,其中每一步在被下一步补救之前都是不可维持的,如果这成为我们的社会中流行的价值观和渴望,那么人之上升——即无穷的开始将至少成为可维持的,如果不是稳如泰山的话。

第18章 开始

在理论知识方面,流行的世界观还没有跟上启蒙运动价值观的脚步。错误的假设:我们即将到达终点

未来还不可想象。我们永远不会「到达终点」。

拉格朗日与迈克尔逊的观点意味着:不管你做什么都不会进一步理解世界

科学从来不要求一贯正确或最终定论。把知识(所有知识,不仅是科学知识)增长表述成从问题到更好的问题的持续过渡,而不是从问题到解决方案,或从理论到更好的理论。

无穷的无知是知识存在无穷潜力的必要条件。拒绝接受我们「即将到达终点」的观点,是避免教条主义、停滞和专制的必要条件。

对约翰·霍根《科学的终结:在科学时代的暮色中审视知识的极限》的批判,宇宙膨胀的例子。

任何以无限的方式开拓宇宙的文明,最终都将到达我们所在的位置。物理学中数学函数都为解析函数的例子对人择原理的否定。对量子自杀、模拟论等的否定。

通用性暗示着,在每个重要的意义上,人类和人工智能都完全对等。

我们所有的预测都隐含着一个附带条件:「除非知识创造介入其中」。

试图预测任何超出视界的东西都是徒劳的(这是预言),但想知道这些东西不是徒劳。好奇心引发猜想,其中包含推测。每一个使未来变得不可预测的、极难预见的新想法都始于推测。每个推测都始于问题:与未来有关的、也可以过超越预测范围的问题——并且是有解决方案的问题。

物理规律有意义:世界是可解释的。存在着更高水平的突现以及更高水平的解释。数学、道德和美学中极为抽象的概念对我们来说是可理解的。有着巨大延伸范围的思想是有可能出现的。死亡没有意义。停滞没有意义。世界最终是否有意义,取决于——与我们相似的人——选择怎样去思考和行动。

只有一种思维方式有能力取得进步或者长久生存,那就是通过创造力和批评寻求好解释的方式。我们要面对的东西,无论如何都是无穷。我们能选择的只有:是无穷的无知还是无穷的知识,是错误还是正确,是死亡还是生存。